憂鬱症認知行為治療的原則是什麼?

2021-09-15

                photo credit by:pexels    

作者 : 鍾維庭 糖心理諮商所 諮商心理師/副所長


認知治療認為憂鬱症個案的主要困擾來自於對自己、他人及世界有負面看法,這些負面看法在個案遭遇一些生活事件時會自動出現,也被稱為自動化思考,這些負面的自動化思考導致個案對自己缺乏信心、對他人不信任、對世界及未來看法悲觀消極,也容易產生無望感、無力感,認知行為治療則透過協助個案辨識這些負面自動化思考,搭配家庭作業、行為練習,調整這些思考的內容,來改善憂鬱的狀況。


在辨識自動化思考時,治療者可以引導個案緩慢、細緻得回想一些感到困擾的經驗、情緒事件,釐清在每個事件背後可能潛藏的自動化思考、引發的情緒感受及隨之而來的因應行動,例如 : 一位大學生每次在聽到老師要求要進行分組報告時都會感到非常焦慮、覺得自己做不到,並希望能自己一個人完成報告,在比較細緻得回顧個案聽到需要分組時的想法時,可能會發現他預期沒有人會願意跟自己同一組、認為自己會被其他同學拒絕,因此也不敢主動找同學分組而一直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最後就真得沒有和任何同學同一組。這時若是治療師能協助個案覺察到自己的擔憂、對於被拒絕的恐懼,就有機會協助個案改變因應事件的行動策略,像是主動徵詢同學同組的意願、也練習面對可能被拒絕的狀況,將能提升個案的自我效能感,增加行動力,緩解負面的情緒。

在反覆辨識出一些自動化思考後,個案和治療者可能會發現某些自動化思考在許多情緒事件當中都出現,像是「沒有人愛我」、「任何人都不值得信任」等等,這些重複出現的自動化思考可能就是引發個案陷入憂鬱的核心信念,要監控這些核心信念,可以透過個案每天進行情緒事件的觀察紀錄來進行,在治療者教導個案學習覺察自己的想法與情緒及後續行動後,個案可以在每次治療的中間在家進行這樣的監控。找出核心信念後,治療者可以透過角色扮演、駁斥的方式協助個案改變這些核心信念,並搭配放鬆訓練、自我照顧技巧的教育來協助個案減少核心信念對自己的影響,甚至進一步發展出比較症向或符合現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