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S 腦刺激對憂鬱症療效預測因子 大腦迴路和可塑性變化

2023-03-17

                            photo credit by:pexels   

作者 : 唐子俊博士 / 唐子俊診所院長 / 台灣臨床 TMS 腦刺激學會常務理事

TMS腦刺激有效的預測因子

TMS 腦刺激 FDA 2008 核准到進入的 10 年以上的歷史,最早的概念是對於左側的前額葉 DLPFC 給予刺激,對於難治療型憂鬱症達到相當不錯的效果。隨著累積治療個案的案例數,發現單純給予左側前額葉的刺激,仍然有許多個案無法達到預期的療效,需要有更多的生物指標來了解,TMS 腦刺激急性期的反應,到底有哪些預測因子會影響治療的效果。

美國精神醫學會在 2022 年,針對了 38 名難治療的憂鬱症門診個案,進行了 4 週的治療,對於大腦右側的前額葉 DLPFC 給予 TMS 腦刺激,計算大腦在刺激後誘導的功能連結變化,並且預測和後續治療憂鬱量表分數改善的關聯性。

結果發現腦刺激之後,引起功能性廣泛急性和短暫的改變,而這些連結通路的變化預測了憂鬱症評分改善的 30% 變異數。預測的關聯包括了前額葉區域,與運動區,頂葉,島葉皮質之間丘腦雙側之間的聯繫。

研究發現憂鬱症的神經影像學,包括了皮質和皮質下區域的連接受損,這些區域包括了獎勵反應和情緒的自發性控制。最有力的發現,包括了上述前額葉和運動區,頂葉,島葉皮質,及雙側丘腦的關聯,這是情緒反應調節迴路的核心節點。

這是第一項測試急性期 TMS 誘導功能性連結變化,而且和治療的臨床症狀改善作為配對。刺激右側的前額葉,可以引起廣泛性功能連結的改變,預測 4 週後治療的臨床結果。這些發現可以用來衡量大腦對於 TMS 改變功能和迴路的影響,宏觀的作為神經可塑性的指標,也提供了 TMS治療個體差異的解釋機制。

憂鬱症除了在基因分子水平神經突觸的變化之外,神經迴路的連結變化是一種宏觀水平的看法,這種假設和治療中間有相當的一致性,也就是說適當的治療影響大腦的可塑性和迴路,可以看的到神經可塑性的變化和憂鬱症狀的改善幅度。

結論

隨著 TMS 腦刺激累積相當多治療的經驗以及研究,從 FDA 批准 TMS 治療難治療型憂鬱已經有 10 到 15 年的歷史。直接對於左側大腦的單一刺激模式,也看到了部分的個案對於症狀的改善幅度不足。這一篇新的研究,可以看到對於右側大腦刺激產生的神經可塑性,及眾多迴路的改變,並且預測 4 週後的憂鬱症狀變化幅度,對於將來個人化的治療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參考文獻:

  • Predictive Value of Acute Neuroplastic Response to rTMS in Treatment Outcome in Depression: A Concurrent TMS-fMRI Trial. Am J Psychiatry 2022 Jul;179(7):500-508

作者介紹:


唐子俊 醫師

唐子俊診所 醫師,在醫學中心近20年經驗,對於心理治療、TMS治療、腦科學和藥物研究都相當有實務經驗。整合生物心理及社會治療, 對於學校、青少年個案、自我傷害的議題經驗豐富。

唐子俊醫師治療筆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