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MS運用於憂鬱治療
2025-04-02

photo credit by:MART PRODUCTION
作者:柯凱婷 醫師
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治療憂鬱症的理論基礎,來自對大腦功能異常的研究。2008年一項 PET 研究顯示,憂鬱症患者在情緒判斷任務中,左側前額葉活性降低、右側提高,顯示大腦情緒處理出現失衡。後續研究也指出,憂鬱症患者的前額葉與頂葉功能減弱,前後扣帶迴、杏仁核與海馬迴則過度活化。Subgenual ACC(扣帶回下區)活性上升與症狀嚴重度相關,已成為深部腦刺激的重要標的。rTMS 並非僅改變皮質區活性,而是透過刺激 DLPFC,間接調節其與 subgenual ACC 間的功能連結。若刺激位置更精準接近此路徑,療效更佳。未來將朝個別化治療目標與參數設定方向發展。

柯凱婷 醫師
專長:
疼痛相關精神醫學
心理治療
rTMS 治療